<b id="jp033"></b>

<dfn id="jp033"></dfn>

      <b id="jp033"></b>
      <b id="jp033"></b>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聞解密
      投稿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 ——蒙標成事跡采寫發表的前前后后

      2021-10-09 07:19:38 來源:今日報道網 作者:李佩山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37.png
           熱愛新聞事業的模范通訊員蒙標成命名大會會場
         
          蒙標成,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一個地地道道的基層業余通訊員。然而,他的事跡卻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新聞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全國新聞工作者和通訊員學習的榜樣。許多媒體的領導和朋友叮囑我:“請務必回顧整理一下蒙標成事跡采寫、發表的前前后后!” 
       
          盡管時光過去了26年,但是,我只要一想起那些日子,往事就歷歷在目,那感情的潮水,頓時就涌上心頭。
       
                                            一幕銘心 
       
          1995年9月25日,我應邀由濟南,赴太原鐵道部十二局機關,參加《人民鐵道》報社在此召開的征文頒獎會。臨行前,我往位居太原的十四局修造廠打電話,準備在會議間隙,約該廠通訊員蒙標成共同采寫稿件。沒想到廠黨委書記馬俊權告訴我說:“蒙標成患肝癌住院,已到晚期,報了病危。”我的心頓時猛地收縮一下,像壓上了一塊重重的石頭……
       
          這天上午,我乘276次列車經過一夜顛簸到達太原,剛報過到,就與修造廠取得聯系。在廠長石玉柱等人的帶領下,迅速趕往山西省腫瘤醫院,探望縈繞在心頭的同行蒙標成。
       
          我們走進中醫科的4號病房,只見一位腦袋光禿,眼窩凹陷,面色蠟黃,形銷骨立的病人,正伏在床緣上讀書。他的左邊放著一大摞報刊,右上肢上還拖著一個正在輸液的管子。聽說有人探視,他慢慢抬起頭,輕輕轉過臉,吃力地向我點了點頭。我簡直不敢相信,他就是兩個月前還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人日報》《人民鐵道》報和《中國鐵道建筑報》上發表稿件的蒙標成。他的軀體像熬干了生命之油的燈火,在人世間的風雨中飄搖。但他卻堅持天天讀書、看報、看雜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再寫稿。他微微搖頭嘆息說:“晚了,來不及了,那篇《筑路工人話住房》的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
       
          我撫摸著他那枯癟干瘦的手安慰說:“標成,安心養病,等痊愈了咱們合作。” 
       
          離開蒙標成,我就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那樣矢志不渝,苦苦追求?
       
          在蒙標成家里,他的妻子安銀花談起丈夫,泣不成聲:“他剛剛自費5000多元買了一臺386型微機,還未來得及打一篇稿件,就患了這種不治之癥。離開他,我和女兒怎么生活下去……”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908.png
                                  蒙標成留下的那臺386型微機
       
          我和廠長石玉柱等在場的人聽到這里,都禁不住淚流滿面。臨別時,我拿出200元錢交給安銀花。她不肯收,我忙勸說:“收下吧,買點營養品,給標成補補身子。”
       
          《人民鐵道》報頒獎結束后,我立即來到修造廠,決定留下來采寫蒙標成的事跡。當時,有兩位趕來探望蒙標成的同事,勸我無論如何現在不能采寫,弄不好會加重蒙標成的病情,增加他和家人的痛苦。我雖說心里不大情愿,但還是帶著沉重的心情,于1995年9月29日返回濟南。
       
                                          重返太原
       
          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在我離開太原的第3天,也就是1995年10月1日,蒙標成不幸與世長辭,年僅35歲。我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和打算采寫蒙標成事跡的想法,專門向時任十四局黨委書記王德臣作了匯報。他為蒙標成的去世感到痛心,同時對我的想法表示熱情支持。
       
          我曾多次分析:采寫蒙標成事跡有沒有時代意義?能不能報道出去?一個普通工人,不是壯烈犧牲,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中央甚至省部級的決定:要宣揚他或給他授予什么榮譽稱號。但是,他那熱愛新聞事業,辛勤耕耘,忘我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他那伏在病榻上,支撐著虛弱的身體,仍堅持學習的情景,使我激動不已,難以忘懷。它驅使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去“試一試”。即使不能成功,努力了,爭取了,我也不后悔;蛟S正因為他是一名普通工人通訊員,那樣熱愛黨的新聞事業,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事實上,我國新聞事業的繁榮發展,不正是與包括蒙標成在內的千千萬萬個通訊員的奉獻犧牲分不開的嗎?!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1553.png
                          作者李佩山在思考采寫蒙標成的事跡有沒有時代意義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簡直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時常想起蒙標成。他的影子常常在我的腦海里晃動,以至于連春節都過得不輕松。不過在此期間,我抽空做了大量采訪前的準備,翻閱了一些名人名言。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我為偶然在書中發現居里夫人的這段話而興奮,把它念給正在廚房刷鍋洗碗的妻子聽。“你看這話多像專門對著蒙標成說的!”
       
          我還千方百計地查閱了蒙標成的個人檔案,研讀了他曾發表過的多篇新聞和文藝代表作品。當讀到他的散文《男人……》中的這段文字時,我激動不已,認為這簡直就是蒙標成,為自己立下的座右銘:“因為你是男人,就該擔當起生活的全部事業,就得拼命工作,頑強奮斗;你得成才立業,對社會有所作為;你得養家糊口,為家庭撐起一片藍天……”
       
          我再也按捺不住了,終于在1996年5月15日夜,再次乘火車趕往太原,深入地采訪、挖掘蒙標成事跡的素材。我先后采訪了修造廠廠長、書記和廠辦公室有關人員及蒙標成生前采訪報道過的許多職工,從不同側面詳細地了解了蒙標成在工作、學習、生活尤其是他采訪、寫作方面的情況,查閱了他遺留下來的廠報、文稿和大量圖片資料。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2101.png
                   作者李佩山采訪修造廠廠長石玉拄(右)
       
          在廠團委書記劉炳進、廠辦公室干事姜莉的陪同下,我相繼5次到蒙標成家里,重點采訪了他的妻子安銀花。她深情地向我講述了她心目中的丈夫,并向我提供了蒙標成的刊稿剪貼本和大量有關報紙、圖片等資料。隨后,我又趕往山西省腫瘤醫院,采訪了蒙標成的主治和經治醫生、護士等,查閱了他厚厚的病歷……
       
                                         晝夜奮戰
       
          寫作是一項非常緊張、艱苦甚至是折磨人的工作,尤其是在時間緊迫,素材凌亂,理不清頭緒的時候。在寫作過程中,為了提煉主體、構思結構、記述故事和描寫情節,不知有多少次,我苦惱得幾乎一點都推進不了。
       
          寫什么?如何寫?怎樣排列組合?亂成一團麻、一鍋漿,難啊,難!難得我欲寫不成,欲罷不能。深更半夜,我真想抱頭痛哭。有時,為了一件事、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一個字,我不知要苦苦思索多久……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沒有這個本事,當初就不該挑這個頭。”我忍不住暗暗嘲笑自己?杉热粓讨貋砹,也“興師動眾”地采訪了,就應該下決心寫出來。要是拍拍屁股走開,就一輩子別再到這里來,就沒臉再做這項工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正是在這舉步維艱的時刻,我不禁想起了徒步萬里長征采訪的記者羅開富。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受報社領導特派,從1984年10月16日,即當年紅軍開始長征的那一天,由江西瑞金出發,按照紅軍的行軍路線和速度,于1985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在艱難的長征途中,他經受了大腿骨折、急性黃膽肝炎等生死考驗,終于第一次丈量了紅軍翻越過的長板、倉德、打鼓等雪口埡口的海拔高度。他是繼工農紅軍之后第一個走完原路全程,第一個翻越全部雪山,第一個橫穿草地中心沼澤地的記者。1985年10月20日,《經濟日報》報道:“羅開富這一年零三天的采訪實踐,是我國新聞史上的一個創舉。他將以一年內徒步里程最長、發稿最多的記者,而被載入我國的新聞史冊!”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2900.png
        作者李佩山探望剛從醫院大病初愈出來、臉部還未完全消腫的羅開富(右)老師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切貪圖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的重要講話,用的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這個紅色經典故事,就是1984年11月7日,羅開富在沙洲村見到年過八旬的徐解秀老人時采寫的。原文如下:“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半床棉被”的故事,經過總書記飽含深情地講述后,迅速傳遍了祖國大地,讓人民又一次重溫了那段艱苦而光榮的奮斗歷程。這雖是后話,但可見羅開富萬里長征采訪的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
       
          與此同時,我也自然地想起了人民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過程中那極其艱難、困惑和痛苦的情景,順手翻閱起隨身攜帶的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隨筆),讀到動情處禁不住淚流滿面。這也許是因為我來自農村,與小說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有過相似的境遇和追求;也許是因為我是路遙的粉絲和追隨者,對他太過在意和敬佩;也許是因為我多年從事記者工作,在采寫稿件的日子里,有過與路遙類同的困惑、煩惱和感悟。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3530.png
                 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這部作品
       
          《早晨從中午開始》是路遙去世前,躺在醫院病床上寫下的《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隨筆,有50個小節 5萬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遙在文中記錄了他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經歷。從萌發寫《平凡的世界》的念頭,到 1988年5月25日寫完,路遙10年磨一劍,用他的青春和生命換來《平凡的世界》的美麗綻放,用他精神和身體上的備受折磨,雕琢了一顆晶瑩璀璨的明珠。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這部作品,回顧了那10年的苦難歲月。他說:“在我的創作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在凌晨兩點到三點左右入睡,有時甚至延伸到四到五點,天亮以后才睡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午飯前一個鐘頭起床,于是,早晨才算開始了……”
       
          路遙或許不是文學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影響最遠的作家,但他是我有生以來最佩服的人民作家,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雖然,我永遠都不會有路遙那么大的成就和影響,但是這絲毫也不能妨礙我以他為榜樣。路遙的吃苦精神,路遙的思想品德,路遙的人生追求,路遙的精神境界都是無與倫比、難能可貴的,都對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響。他在隨筆中這樣說:“動搖是允許的,重要的是最后能不能戰勝自己。退回去嗎?不能!前進固然艱難,且代價慘重,而退回去舒服,卻要吞咽人生的一劑致命的毒藥。還是那句屬于自己的話:有時要對自己殘酷一點。應該認識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嚴峻的牛馬般的勞動,無論作為作家還是作為一個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將終結。”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4187.png
                             正在寫作中的作者李佩山
       
          寫,還要繼續寫。我暗暗地逼迫自己:不寫就無法向被采訪過的人交待,更對不起已經長眠了的同行蒙標成。寫作往往是這樣,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整個的思路才會被打通。一些故事輪廓、一些情景細節、一些段落詞句,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就會呼嘯著向筆下聚攏。筆趕不上手,手趕不上心,有些生動之處字寫的潦草得讓別人都難以辨認。而那篇近萬字的長篇通訊《生命的火焰》的第3稿,就在我這次出發的第7天黎明時分,終于按原定計劃拿了出來。
       
          我先是把它讀給廠里兩位新聞寫作愛好者,懇請他們給我提意見、找不足。然后,我又拿給廠長石玉柱、書記馬俊權審核把關。第8天上午,我乘太原開往上海的174次列車返回濟南。還好,修造廠的張自彬師傅給我拿到一張硬臥票。一上車,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倒頭睡覺了。下午一時許,我醒來一連“干掉”兩碗康師傅方便面后,便開始斟酌通訊中各個部分的小標題。標題想得差不多了,我掏出一張紙用筆記下來,接著躺下在腦子里“過電影”似的考慮這篇通訊, 
       
          不知不覺中又睡著了。這一睡,還遠遠沒有“夠勁”和“到位”,就被乘務員連拍帶叫地把我喊醒:“到濟南了,趕快換票,準備下車吧!”
       
          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0點多鐘,妻子得知我還未吃晚飯,便連忙去做。當我剛端起碗飯要吃時,她突然問了一句:“你寫的稿子呢?讓我看看好吧!”于是,我打開包取出稿件。為了讓她看起來眉目清楚,我連忙把在火車上想出來的小標題,一一斟酌再三,加在了稿子里。她邊看邊給我提意見。然后,我又據此進行了認真地推敲與修改。這一改,改到了凌晨兩點多,做好的飯涼了又熱……
       
          翌日上午,我把稿件送到商鋪打印,接著認真校對、反復修改。然后,我一式五份,送給十四局黨委領導、宣傳部同事和有關寫作愛好者,請他們審閱、修改、提意見。之后,我根據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再一次進行了認真、細致地完善,直到最終滿意才算定稿。我曾在家中將這篇通訊面對面地讀給剛滿十歲的女兒李霖聽,當讀到“爸爸,回家,咱們一起回家……”這個段落時,我聲淚俱下,女兒亦泣不成聲。
       
          十四局黨委書記王德臣在我的最后一稿上鄭重地做了如下批示:“蒙標成這個典型,事跡感人,精神可貴,一定要在全局樹起來,爭取推向省部,推向全國!”
       
                                         推介“產品”
       
          記者、通訊員沒有好的報道素材苦惱,有了好的報道素材寫不出來也苦惱,寫出稿子發表不了更苦惱。因此,記者尤其是通訊員,推銷滲透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產品”,是最為傷腦筋的事。
       
          蒙標成這個典型,從發現到采訪、寫作直至完稿,在我腦海里苦苦“折磨”了8個月之久。曾經有人好心地勸我,你要宣揚一個工人通訊員的事跡,沒有特殊的“關系”和“背景”,沒有雄厚的“實力”作后盾,你到哪里去發表呢?我的確難以回答。
       
          在這篇稿件定稿之前,我沒有與任何新聞單位聯系過。因此,能否發表,我心里沒一點底兒。為了對已故的同行蒙標成負責,對我飽蘸心血、汗水和眼淚采寫的稿件負責,我決意在郵寄的同時,對部分重點和比較方便的新聞單位采取送發的形式,以期當面得到指教,及時進行修改或補充。我冒昧地來到由《工人日報》、中國工人報刊協會和中國企業報刊協會合辦的《新聞三昧》雜志社,找到了素不相識的主編張淑華。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5518.png
                                 作者李佩山和張淑華主編合影
       
          張主編接過稿子,坐下來靜靜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一本正經地說:“蒙標成的事跡感人,很有典型意義。要是早幾天來就能趕上為紀念建黨75周年獻禮的第七期,現在印刷廠就要裝訂了。”稍作停頓,她馬上又說:“要不這樣吧,撤稿子!”于是,她馬上拿起電話與印刷廠取得聯系,撤掉兩篇大稿,將這篇長達近萬字的通訊插到第七期上,并配發了3張照片。
       
          更令我感動的是,張主編根據蒙標成事跡的特殊性和全國讀者的反應,做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決定:以《新聞三昧》1997特刊的形式,出版了彩色印刷、圖文并茂的《生命的火焰》(——向鐵道部十四局修造廠工人通訊員蒙標成學習)專輯。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5805.png
                  作者向鐵道部十四局宣傳骨干培訓班學員介紹特刊《生命的火焰》
       
          實踐再次證明:忠誠自有忠誠的報答,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感動記者就會感動編輯,繼而感動讀者和聽眾。在蒙標成事跡的采寫過程中,我曾多次被感動得流淚,因而也感動了眾多媒體的領導和編輯。蒙標成的事跡,還先后在《新聞出版報》《科技日報》《中國鐵道建筑報》《山東工人報》《山西工人報》《太原日報》《太原晚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新聞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廣西日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太原人民廣播電臺以及《機關黨的工作通訊》《宣傳月報》《支部生活》《青年記者》《職工天地》《報林求索》《報海學藝》《中國鐵道建筑管理》《工人日報通訊》《廣西宣傳》《新聞界》《新聞與成才》《新聞戰線》雜志等30多家新聞媒體刊播,受到廣大讀者和聽眾的好評。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6184.png
       作者向通訊員介紹,《新聞出版報》不惜在第一版用整版轉二版刊登長篇通訊《生命的火焰》,在社會上引起反響
       
         編發我稿件的許多編輯們,他們沒喝我一杯水,沒抽我一支煙,還有的甚至連面也沒見過。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光明日報》副總編輯翟惠生、《人民鐵道》報總編輯李丹和《中國鐵道建筑報》總編助理羅光明等,在百忙中對于報道蒙標成事跡,給予了熱情的關心、支持和指導。
       
          尤其是《新聞出版報》總編輯張芬之,不僅精心修改稿件和編排版面,還親自撰寫了本報評論員文章《感人之處在追求》,并組織了一系列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全國新聞聯播》節目摘要播送的專版連續報道,進一步擴大了宣傳效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我為他們過硬的業務,優良的作風,高尚的品德而肅然起敬!。
       
          《廣西宣傳》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蘇樹橋,在打電話向我索要有關蒙標成報道的照片時說:“編完《一位壯族工人通訊員的人生追求》,禁不住潸然淚下……”他誠懇地與我一一商談他編稿時改動的幾處,問我覺得是否合適?這是多么謙虛、嚴謹的工作作風!
       
                                       盛情難卻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6649.png
          蒙標成妻子安銀花和女兒蒙曉丹,向作者李佩山贈錦旗
       
          2000年元旦前夕,蒙標成的妻子安銀花,帶著10歲的女兒蒙曉丹,冒著嚴寒,專程從太原乘火車來到濟南,將一面上書“感謝人民的好記者李佩山”的錦旗送到我家。安銀花流著眼淚誠懇地說:“您收下吧,這雖是遲來的感謝,但確實是我們母女、同時也是代表九泉之下標成的心意,千萬別再拒絕啦!”
       
          其實,早在1999年3月30日召開的“熱愛新聞事業的模范通訊員蒙標成命名表彰大會”前后,中國記協、鐵道部、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工人日報社和鐵道部十四局等單位的領導看望慰問安銀花母女,并分別給予了慰問金;在安銀花原所在工廠停產上不了班、女兒幼小、生活困難的情況下,十四局黨委領導特批將安銀花調入修造廠工作;濟南市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女工趙玉琴,為蒙標成女兒蒙曉丹投了3萬元的“平安康樂終身保險”。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7010.png
          濟南市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女工趙玉琴(右),把為蒙標成女兒蒙曉丹投的3萬元“平安康樂終身保險”書交給安銀花。
       
         在安銀花母女看來,蒙標成被追授的多項榮譽、來自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幫助等,都是與發現、挖掘、報道蒙標成事跡的記者分不開的。在采寫宣傳蒙標成這個典型的過程中,記者肯定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前后撰寫、組織、發表了560多篇新聞稿件。因此,安銀花在接到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黨委書記李國瑞送來的5000元慰問金后,馬上拿出3000元送到了我家。我說:“只要你們母女生活安好,我們大家就放心了。你干好工作,教育好女兒,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在命名表彰大會開完的當天晚上,安銀花來到我家,要拿出部分慰問金留下,被我毫不猶豫地再次拒絕。安銀花回到太原后,又尋思著買了一臺豪華落地燈,說是我晚上寫作用得著,便托人捎到了我家。我無論如何都退不掉,于是只好向領導匯報交了公。
       
          怎樣才能表達感激之情?2000年11月8日,是已經公布的新中國第一個記者節。安銀花母女從電視和報紙上得知這個消息,在太原市跑了許多地方,終于選定廠家制作了飽含她們母女深情的“感謝人民的好記者李佩山”的錦旗,然后趕在年前千里迢迢送到我家。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7512.png
         作者李佩山(右三)在濟南大明湖火車站,為前來向他贈送錦旗的安銀花(右一)和蒙曉丹(右二)送行
       
         隨后《中國新聞出版報》《精神文明報》《人民鐵道》報、《廣西日報》《中華新聞報》《新華每日電訊》《新聞戰線》《青年記者》等,以《母女千里送錦旗 感謝人民的好記者》為題,分別都作了圖文并茂的報道。
       
          更令我感動的是2004年大年初一,我妻子接到安銀花打來的拜年電話。安銀花執意要和我說幾句話。當時,我因公出車禍造成兩根肋骨骨折,還躺在床上。她聽出我的聲音虛弱,便焦急地問:“您怎么了?”
       
          安銀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我萬萬沒想到正月初七一上班,她就打來電話:“李記者放心吧,您以后肯定會平安的。那天放下電話我就去了五臺山,在寺廟里為您祈禱一周,都說到那兒燒香可靈了。”
       
          五臺山地處山西北部,離太原約240公里,海拔3000多米,冬天非常寒冷,最低氣溫零下20多度。
       
          “我心里過意不去!你女兒丹丹還小,她怎么過的年,誰來照顧她?”
       
         “我讓她自己照顧自己,她知道我去為您祈福,可愿意了!”
       
          我立刻哽咽了,眼淚奪眶而出。這是多么珍貴的人間真情!
           ……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7982.png
          蒙標成事跡展《生命的火焰》,僅自1997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到1999年3月30日命名表彰大會結束,就有36000多人次先后學習觀看
       
          在此,我要感謝那些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精神文明和輝煌歷史的英模們,是他們用辛勤勞動、無私奉獻乃至寶貴的青春和生命,為我提供了難得的采寫鍛煉機會;感謝那些曾經關心、支持、幫助過我的領導、老師和親友們,是他們給了我前進的勇氣、智慧和力量;感謝那些像范長江、穆青、羅開富等黨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像魏巍、柳青、路遙等偉大的軍旅和人民作家,是他們在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如黑夜大海里的燈塔一樣,照亮了我遠航的征程,使我堅定不移地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心甘情愿地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讓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燒8295.png
       
          作者李佩山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特約研究員、中企聯企業管理咨詢山東專家組成員,曾任《中國鐵道建筑報》記者、記者站站長,中鐵十四局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和《人民日報》特約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計460余萬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業媒體發表。其中,160多篇獲獎、被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和中國鐵道出版社等選入書中。出版新聞專著《忠誠的人生》。榮獲中國新聞獎、首屆“全國鐵路百優新聞工作者”、首屆和第二屆“山東省優秀青年記者”、第三屆“山東省十佳記者”和“山東省十大杰出職工”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_亚洲精品高清一线久久_人妻无码视频 影片_97无码人妻视频_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_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