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居里夫人
2021年10月1日,是首位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追授“熱愛新聞事業的模范通訊員”稱號的鐵道部第十四工程局修造廠工人通訊員蒙標成病逝26周年。逝者長已矣 生者如斯夫。我國新聞事業的繁榮發展和輝煌成就,是與千千萬萬個通訊員的辛勤耕耘和奉獻犧牲分不開的。他們中許多人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激人奮進。蒙標成,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
熱愛新聞事業的模范通訊員蒙標成命名大會現場
那是1996年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75周年前夕,在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黨委、鐵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黨委,分別通報表彰的新聞報道工作一等獎獲得者中,有一個大家熟悉的青年人的名字,都是用長方形的黑框圈著。人們驚疑:“他走了?真的走了?真的永遠離開了他執著追求的新聞報道事業?”
他才35歲,有一個溫馨的家,有一個賢慧的妻子,有一個天真活潑、年僅5歲的女兒。他剛剛自費5000多元買了一臺386型微機。正當他以更高的熱情,更大的投入,要更好地從事他摯愛的新聞報道事業時,卻被無情的肝癌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他留下的那臺微機,伴她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蒙標成遺像
他叫蒙標成,是鐵道部十四局修造廠工人。1960年12月出生在一個壯族農民家庭,1978年7月高中畢業,同年12月,由廣西南寧市武鳴縣府城鎮寺圩村應征入伍,成為一名鐵道兵戰士,1984年元月隨部隊集體轉工。1993年12月入黨,歷任電工、文書、廠綜合辦公室辦事員、業余通訊員,曾先后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人民鐵道》報和《山西日報》等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發表稿件180多篇。其中,中央新聞單位60多篇,各版頭條、加按語、超千字的60多篇,23次立功、受獎,被評為文明職工、優秀工會積極分子和新聞報道工作先進個人。
“因為你是男人,就該擔當起生活的全部事業,就得拼命工作,頑強奮斗;你得成才立業,對社會有所作為;你得養家糊口,為家庭撐起一片藍天……無論事業受挫、生活不順或感情失意,都不能讓它們把你淹沒,都得堅忍不拔地追求下去……”這是蒙標成生前發表的散文《男人……》中的一段話。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蒙標成在廠辦公室分工秘書、勞資、工會、攝影等項工作。黨政工團的各種文件、材料的起草,櫥窗、黑板報和廠報文稿的籌集、撰寫和出版,辦公用品的購置與發放,廠各類公章和領導私章的保管與使用,還有職工考勤表和工資表的收集與匯總,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的組織開展,圖書室、閱覽室、游藝室的管理開放等,他都要具體負責承辦。他是廠里大家公認的大忙人。每天工廠辦公樓上幾乎都是他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離開。他經常加班加點,大伙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說“沒事兒”。新聞稿件的寫作,他差不多都是利用夜晚和節假日在家中進行。作為一種業余愛好,他不要任何人提醒、督促,全憑自覺自愿,一如既往,義無反顧。
數十年中,不知有多少次,天將破曉的時候,妻子安銀花匆匆忙忙披衣下床,搖醒伏在書桌上熟睡的丈夫,抱怨他不愛惜身體,睡眠時間太短。
蒙標成醒來后,揉揉睡眼,伸伸懶腰,站起身來,拖著疲乏的身軀走進廚房。聽到嘩啦啦的流水聲,她想這是他用冷水擦身,這回一定是下決心上床休息了。妻子漸漸又入夢鄉,哪知醒來時,卻見他依然坐在椅子上,仍聚精會神地寫作……
蒙標成留下的那臺微機
安銀花心疼得不止一次地催他,無論如何也要買一臺微機,以減輕他超負荷的運轉。微機終于買來了,她高興地對他說:“我跟你一起學,以后也好抽空幫你一把。”他望著她感激地說:“你真是我的好妻子,真是太謝謝你了!”“看你客氣的,誰叫你謝?”她翹著嘴角,深情地瞥了他一眼。
安銀花萬萬沒有想到,微機剛買來一個多月,丈夫就匆匆離她而去。自他走后,她每天都輕輕地把微機擦拭一遍。她說:“看到微機,就想起了他,就好像看到標成還坐在那里……”多少次,撫摸著那臺微機,她泣不成聲:“標成啊標成,難道你留下這臺微機,就是為了叫我睹物思人,徒有悲傷嗎?怪我學得慢了,還沒有幫你打一篇稿件,你就一去不還。我心里好難受!”淚水一滴滴打落在微機上,哭聲在房間里回蕩。他留下的那臺微機,伴她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從此,蒙標成與新聞報道結下了不解之緣
蒙標成是什么時候、怎樣愛上新聞報道這一行的呢?那是1989年8月中旬,他帶著自己剛寫好的一篇新聞作品《一位南方姑娘的遭遇》,忐忑不安地踏進《太原晚報》編輯部的門檻。一位編輯熱情接待了他,并鼓勵他說:“今后要多看多寫,不要怕寫不好,貴在堅持!”
《太原晚報》是蒙標成起步的地方
一周后,蒙標成的作品在《太原晚報》二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那天,他拿著報紙看了又看:“這是我寫的嗎?”別提他心里多高興了。
從此,蒙標成對新聞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注意收集各家報刊發表的各種體裁的優秀作品,剪貼、抄寫了10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他一次又一次地求教于新聞單位的編輯、記者,學習鉆研如何選材、采訪、構思、提煉等。一位編輯送給他一本《通訊員修養與寫作》,他手不釋卷,不知讀了多少遍。他聯系實際,見縫插針,嘗試著采寫廠里的好人好事,經常開夜車默默耕耘。有時為了一篇稿、一件事、一句話、一個題目,甚至是一個詞、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他不知要苦苦地思索多久……
功夫不負有心人,灑下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當蒙標成看到自己那一篇篇帶著油墨清香的稿件:《為了孩子的生命》《賢內助的風采》《人間自有真情在》和《無愧青春好年華》等,接連在《人民日報》《山西日報》和《人民鐵道》報等報紙發表時,他的眼睛不止一次地濕潤了……
誰知道那里面飽蘸著蒙標成的多少心血!
“工廠走出低谷,有蒙標成的一大功勞!”
蒙標成由開始的“小打小鬧”,采寫廠里一般的好人好事、一人一事,逐漸發展到為企業分憂,為職工前途著想的“筆桿子”。
蒙標成發表的部分作品
1990年以前,修造廠由于失去計劃經濟依托,累計虧損近500萬元。在工廠瀕臨倒閉、人心渙散的情況下,新廠長石玉柱走馬上任,率領全廠職工銳意進取,不找局長找市場,抓住鐵路MX—1型緩沖器擴大生產的機遇,大膽試制并取得圓滿成功,成為鐵道部生產機車車輛配件的定點廠。與此同時,他們還主動出擊,先后承攬了大型龍門吊、鐵路鋪軌架橋機制作和引黃工程鋼管以及日本日工株式會社瀝青拌合站輔助設備制造等任務。
對于上述這些情況,蒙標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積極與同行合作,相繼采寫了《我們主人翁的心曲》《瀟灑,闖市場的年輕人》和《爐前工的情懷》等20多篇通訊、消息,還組織了一大批有關的攝影報道,見諸《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山西日報》等報刊的重要版面。不僅反映了職工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而且呼吁有關部門多為企業著想,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這樣一來,既鼓舞了士氣,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促進了施工生產任務的完成,又增進了社會特別是用戶對他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產品供不應求。
廠長石玉柱深有感觸地說:“在關鍵時刻,是《工人日報》等新聞媒體為我們鼓勁加油,助我廠走出低谷,踏上騰飛之路,使產值、利潤和職工收入,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時他稱贊:“這里有蒙標成的一大功勞!”
是的,就說為《爐前工的情懷》配發的那組照片吧:蒙標成不顧攝氏1450度鋼水的高溫輻射,冒著出鋼時劇烈的煙塵,一會兒爬上天車,一會兒站到爐前,待最后拍攝下來,他已全身被汗水濕透,變成“黑老包”了。
蒙標成拍攝的一線職工照片
蒙標成的思想在升華,筆觸在深化……
蒙標成“迷”上了寫稿,業余時間幾乎都搭上了。由于他深深地扎根在職工群眾之中,潛心調查研究,因而他的思想在不斷升華,思路在不斷開闊,筆觸在不斷深化,影響在不斷擴大。一篇篇有深度、有分量、指導性強的稿件頻頻在媒體發表。
蒙標成與一名同事在采訪中了解到,成了家的職工考慮: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消費得悠著點;單身職工認為:口袋里的錢雖然不多,但還是應該花得瀟灑一些;女職工提出:如果花錢能買回青春靚麗,多投點資也沒啥。春節即將來臨,職工的購買欲,將再次被繁榮的市場煽起,他們及時采寫了《職工家庭消費如何是好?》,對于正確地引導職工家庭消費,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這篇稿件,他們通過6名不同層次的職工各抒己見,得出了如下結論:我們目前還不富裕,國家的底子也不厚實,盲目追求高消費,攀比享樂,有百害而無一益。應當在智力、事業上多投點資,用于武裝頭腦,豐富知識,增長才干,這樣有利于自己今后的發展,有利于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還應該堅持勤儉持家,科學、合理安排生活的原則,做到量體裁衣,量力而行。
獎金分配,是班組職工關心的熱門話題。蒙標成與同事在《班長,如何用好獎金分配權?》一稿中,通過5名企業班長聯系實際的發言討論,弄明了獎金分配必須做到:公平、公開、科學、合理。權力是大家給的,要靠大家的監督和支持。離開民主管理,離開群眾的監督和支持,將一事無成。這篇稿件被班組職工譽為“雪中炭”“及時雨”。
時值歲末,報紙發行大戰鼓聲又起。對于報紙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征得更多的讀者訂報?蒙標成在《企業班組長侃報紙》一稿里,通過6名班組長的發言討論指出:“希望報紙在反映群眾的呼聲和要求,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轉換機制,加快改革步伐方面起更重要的作用。把廣告做得再響,如果報紙沒有鮮明的群眾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不符合群眾的口味,照樣沒有市場。什么時候大家拿到報紙驚呼:哎呀,真痛快,真過癮!這才說明報紙辦到家了。”對于辦報人、發行商來說,這篇稿件無疑是一篇中肯的、不可多得的建議書。
蒙標成發表的部分作品
婚戀是人生的重要驛站,家庭是人們避風的港灣。人們企盼擁有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生活,可生活中又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筑路工人長年在外施工,夫妻長期兩地分居,他們的婚戀家庭生活或多或少地要受到職業特點的影響,這里邊有筑路工人對事業的追求,也有他們在婚戀家庭生活方面的酸甜苦辣。蒙標成經過一番苦苦的思索之后,采寫了《筑路工的婚戀家庭詠嘆調》這篇報道。6名職工聯系各自的親身經歷和思想實際,談了他們對婚戀家庭的深刻理解和認識,真實地流露了他們的情感,充分表現了筑路工高尚的情操。“筑路工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不僅僅是青春,還有甜蜜的愛情,幸福的家庭和子女們更好的成長進步等。”他期望通過報紙加深遠方父母、妻子、兒女乃至全社會對筑路工的理解和支持。
蒙標成采寫的上述4篇長篇報道,分別配照片、加按語或提要,刊登在《工人日報》“班組天地”專版的頭條位置,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山西東方化工機械廠技術處的唐遠鵬等同志,看了刊登在1995年3月13日《工人日報》上的《筑路工的婚戀家庭詠嘆調》之后,深為筑路工的奉獻犧牲精神所感動,特意讓他在工程局上班的妻子,向筑路工轉達他們的親切慰問和欽佩之情……
篇篇稿件連著蒙標成的情和愛
蒙標成對新聞事業傾注了自己的情和愛,新聞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每寫一稿,他都反復琢磨、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筑路工的婚戀家庭詠嘆調》一稿,蒙標成利用工余時間,先后5次找他選定的特邀主持人郭力進行商討、策劃和訪談。初稿寫出后,他又主動上門征求意見,請郭力幫助修改。他還在晚上10點多鐘,敲開了廠黨委書記馬俊權家的房門:“馬書記,這么晚又來打攪您。我寫了一篇稿,請您把把關,提提意見。”
返回家中,已是深夜,他似乎一點倦意也沒有,又鋪開稿紙,根據書記的提示,再三斟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直到最終感到滿意才工工整整地抄寫,將稿件寄給《工人日報》。
稿件見報了。那天中午下班時,他拿著刊有這篇稿件的報紙,像小學生拿著自己優秀的考卷,一陣風似地往家趕,剛一進門,就對正在炒菜的妻子喊道:“銀花,快、快看,我的稿件又見報了,位置又好,篇幅又長,還加了編者按,配發了一組照片呢!”他眉飛色舞地說著,瞬即把一張《工人日報》遞到了妻子手里,又連忙從她身上解下圍裙,接過炒菜的鏟子,招呼她在沙發上坐下,“嘿嘿”地笑著說:“你在這里看報,我去炒菜……”
蒙標成常常“貓著腰”奔波在工地上
修造廠的任務是配合兄弟單位,參加國家重點工程施工,職工們分散在好幾個省市。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蒙標成總是奔波到施工第一線進行深入采訪。
蒙標成在南京全國第三屆城運會的配套工程——鼓樓廣場地下隧道建設工地,拍攝的一線職工艱苦施工的照片
1995年5至7月間,蒙標成前后兩次到南京全國三屆城運會的配套工程——鼓樓廣場地下隧道建設工地。隧道內陰森潮濕,狼牙犬齒,滲水如泉如雨,隨時會有塌方的危險。他卻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分晝夜地在隧道里爬上爬下,一身泥、一身汗地采訪、拍照。他深深地被職工們頑強拼搏、吃苦奉獻的精神所感動。這期間,他采寫的稿件和拍攝的照片,有10多篇(幅)先后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鐵道》報和《中國鐵道建筑報》等媒體發表。同時,他還積累了數萬字的采訪筆記和十多個膠卷的圖片資料。
誰也沒有料到,就是在這期間,蒙標成常常感到腰疼,常常兩手按著腰間,艱難地“貓著腰”奔波在工地上……
1995年7月下旬,蒙標成帶著沉甸甸的采訪素材,帶著他多日的所見、所聞、所感,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返回工廠。一路上,沒有臥鋪,沒有座位,他幾乎站了一路,渾身累得像散了架似的……
在蒙標成工作的最后20多天里……
蒙標成在離開崗位前的最后20多天里,每天忍著難耐的腰疼,一邊接受廠衛生所烤電和針灸治療,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利用晚上整理資料和寫稿。白天上下班,他照樣早出晚歸。打水、掃地、辦公室搬家,他樣樣干在前頭。領導和同事們看他臉色不對,一個勁地冒虛汗,勸他回去休息,他卻搖搖頭,淡淡一笑說:“沒事兒。”
蒙標成的部分遺作和生前創辦的《修造廠簡報》
8月上旬,蒙標成起草總結上報了修造廠關于“電化教育”的經驗材料。
8月中旬,蒙標成撰寫了《強化主人翁意識,為企業振興作貢獻》的文稿,在全局“女職工闖‘新三關’(文化關、技術關、智慧關)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8月17日,蒙標成冒雨趕到新華化工廠,為前往參觀學習的修造廠班組長培訓班的學員們照了像。
8月18日,蒙標成到照相館沖擴了照片。多年來,他為工廠、為職工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照片,卻沒有和妻子、女兒正兒八經留下一張“全家福”。
這天晚飯后,蒙標成看完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節目,翻閱了他在南京隧道工地上的采訪筆記,然后從沙發上起身,見妻子、女兒已經睡下,便輕輕地來到微機前,緩緩地端坐下來。
沉思良久,蒙標成邊想邊打他的題為《筑路工人話住房》的稿件,準備把他在一線采訪的那些修大路、走小路,建高樓、住帳篷,三四十人睡通鋪的筑路工的心里話整理出來,寄給《工人日報》“班組天地”專版?墒遣恢趺,此刻他坐在微機前,渾身極度疲憊,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難受和痛苦;腰間又疼,疼得鉆心,無法忍受;蠟黃的臉上,汗珠一顆一顆往下滾落;顫抖的手指一點也不聽使喚,稿件只開了個頭,就再也打不下去了。他無奈地雙手握拳,緊緊地抵著疼痛鉆心的腰,挪動著向廚房走去……
聞聲而起的安銀花來到廚房,只見痛苦不堪的丈夫,正用毛巾蘸著滾燙的水,熱敷疼痛的腰部。她連忙接過毛巾幫他熱敷。撫著昔日結實強壯、如今卻如此羸弱的丈夫,她的心里猛地一縮,頓時有一種不祥之感,刷地從心頭掠過……
“晚了,那篇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
1995年8月19日,在妻子安銀花的陪護下,蒙標成在太鋼醫院經B超檢查,被初步診斷為肝癌。醫生建議他們馬上到太原市中醫研究所作了CT肝臟檢查,報告上寫道:“肝右葉癌,肝內、胰頭、脾、右腎轉移。”
經過CT檢查,醫生確診蒙標成已到“肝癌晚期”
1995年8月21日,山西省腫瘤醫院確診:蒙標成已到“肝癌晚期”,被“急診”收入住院。醫生把安銀花叫出病房,異常認真地說:“怎么現在才來?晚了,太晚了,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腹腔,生命最多還能維持兩個月……”
安銀花急匆匆趕到廠長石玉柱的家。她痛不欲生,哭得站立不住了……
石玉柱安慰安銀花:“不要哭,我們廠一定盡最大努力,幫助挽救標成的生命。”這話擲地有聲。廠里的確盡了最大努力,先后支付30965元的住院醫藥費,但是,最終也沒能留住蒙標成的生命。
8月22日,醫院就向修造廠和蒙標成的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書:“腹部憋脹,疼痛加劇,隨時有意外發生。”
一個月后的這天上午,在山西省腫瘤醫院中醫科15號病床前,坐著一位腦袋光禿,面色和雙眼蠟黃,形銷骨立的病人,正伏在床沿上,埋頭閱讀著《通訊員之路》(作者:王開忠)一書。他的左邊放著《報林求索》《報海學藝》《新聞三昧》《新聞與成才》《新聞寫作》和《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太原日報》《太原晚報》等一大摞報刊。他的右上肢上,還拖著一個正在輸液的管子。
上級一位前來探望他的同行,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他,就是兩個月前,還在國內幾家大報上發表稿件的蒙標成。“標成,安心養病,等痊愈了咱們合作寫稿。”同行撫摸著他那枯癟干瘦的手安慰說。“好。”他同意地點了點頭。
癌細胞已大面積擴散,帶來無法忍受的疼痛,死神在一天天向他逼近,蒙標成的軀體像即將熬干生命之油的燈火,在人世間的風雨中飄搖。在他心中,隱隱地出現一種壯志未酬的遺恨。
即將燃盡的蠟燭,就像蒙標成的生命之火
入院以來,蒙標成堅持天天讀書、看報、看雜志。尤其是《工人日報》,他期期都看。他對這家報紙太有感情了,因為在他有限的寫作生涯中,這家報紙對他的指導、幫助、影響、鼓勵最大,他前后在這家報紙上刊稿近60篇(幅)。這是他執著追求新聞報道事業,發出耀眼光芒的地方!
蒙標成渴望有朝一日再給這家報紙寫稿,哪怕10篇、8篇、1篇也行!他曾不止一次地嘆息說:“晚了,來不及了,那篇《筑路工人話住房》的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
“爸爸,回家,咱們一起回家……”
為了配合治療,為了能活下去,蒙標成在住院期間,每天都要喝兩大碗“苦水”,加起來兩水桶還多;他每天要服30片西藥,加起來共1230片,一公斤還多;他每天體內平均要輸進2000多毫升液體,加起來合90多公斤,一大缸都裝不下……
“厄運所產生的德性是堅忍”。蒙標成的命運非常不幸:父母早逝,兄弟3人,大哥病故,二哥致殘。雖然飽經風霜,但他在種種不幸的打擊下卻不屈不撓,自強自立,從未因苦、因難、因險,而退縮過、掉過一滴眼淚;也沒有為喝了那么多“苦水”、吞進那么多藥片而叫過一聲苦;癌細胞大量轉移,侵蝕肌體,刺激神經,他疼得鉆心,嘴唇都咬出了血,也沒有叫一聲疼;面臨死神威脅,明知很快就要離開人世,他卻從容鎮定,毫不驚慌。他不愧是生活的強者,剛強的漢子,無畏的戰土!
然而,就在女兒向他作最后的告別,蒙標成舍不得女兒走又催著女兒走,女兒剛剛離去時,他卻忍不住“嗚嗚”地哭了起來,哭得是那樣的悲痛和傷心。這是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父親,對女兒的最后眷戀。聲聲哭泣,令人心顫。
開始是女兒先哭。女兒跟著媽媽一進病房,卻不敢認自己的爸爸。媽媽指給她,讓她喊爸爸。她愣了好大一陣,才哭喊著撲過去,搖晃著爸爸的肩膀不解地問:“爸爸,怎么啦?爸爸,這兒不好,我不讓你呆在這兒。”
女兒拉扯著爸爸的衣袖繼續哭喊:“回家,回家,咱們一起回家吧,爸爸!”
蒙標成和他可愛的女兒曉丹
蒙標成噙著眼淚,心潮起伏,無言地望著女兒:天真的女兒喲,爸爸再也不能同你一起回家,再也不能往幼兒園送你、到幼兒園接你,再也不能給你講故事,再也不能讓你騎在脖子上鬧著玩了。“帶你到劉胡蘭紀念館參觀、到晉祠旅游”的諾言,將永遠也無法實現。爸爸欠你的情,欠你的愛,太多、太多啊!
永別了,丹丹,爸爸的好女兒。蒙標成在女兒離開病房的一瞬間,還忍著沒讓眼里含著的淚水涌出。也許他又想起了他在紀實散文《世上還有爸爸好》末尾寫的話:“女兒,你是月亮,爸爸是星星,星星永遠伴著護著盼著月亮,盼著你快快長大。”他覺得這話自己辦不到了,才如此傷心地痛哭……
同病房的病友,還有陪護和看望其他病人、看望他的大娘大爺、兄弟姐妹們,都勸蒙標成不要哭,卻一個個淚流滿面。
辛勞一生,蒙標成當得到幸福的長眠
1995年10月1日,省城太原沉浸在國慶46周年的歡樂氣氛中。然而,在山西省腫瘤醫院中醫科的4號病房里,卻寂靜無聲,空氣像凝固了似的。經過10多個小時的昏迷之后,蒙標成靜靜地、連一絲回光返照也沒有,就停止了心臟的跳動,走完了他35年的人生旅程。
蒙標成的親友和修造廠職工,為他送最后一程,抱遺像者為蒙標成的女兒
遺體火化那天,所有在廠的職工都自發地乘車趕來為蒙標成送行,向他作最后的一別。人們凝視著他安詳的遺容,只見他那雙時常思索的眼睛,還微微沒有合上。
標成啊,標成,是什么使你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你那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是因為你那在地方一家工廠發不出工資,仍舊待業的妻子?還是因為你那年幼可愛的女兒丹丹?
意大利著名的美術家和哲學家達·芬奇說過:“勞動一天,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蒙標成,你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是辛勤勞作的一生,你當得到幸福的長眠。你安息吧! (李佩山)
(親愛的讀者朋友:欲知長篇通訊《生命的火焰》在中央和地方30多家新聞媒體發表后,在全國各地引起了怎樣強烈的社會反響?接下來請看第二篇連續報道《劃過心靈的隕星》。個別照片來自網絡,特向攝影者致以真誠謝。
作者李佩山
李佩山簡介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特約研究員、中企聯企業管理咨詢山東專家組成員,曾任中國鐵道建筑報記者、記者站站長,中鐵十四局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和《人民日報》特約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計460余萬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業媒體發表。其中,160多篇獲獎或被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和中國鐵道出版社等選入書中。出版新聞專著《忠誠的人生》。榮獲中國新聞獎、首屆“全國鐵路百優新聞工作者”、首屆和第二屆“山東省優秀青年記者”、第三屆“山東省十佳記者”和“山東省十大杰出職工”等榮譽稱號。